苹果中国工程师被捕:中美博弈下,重演华为孟晚舟式闹剧?

时间:2019-02-01 23:37 来源:览潮网

美国再发难!一名就职于苹果的中国工程师日前在机场登机前被捕,罪名是试图窃取苹果自动驾驶商业机密。近来美国媒体对中国窃取美国商业机密案报道颇多,在中美经贸磋商和美国正式提出引渡孟晚舟的敏感时刻,美国三番五次针对中国工程师的举动意味深长。

01

“窃取商业机密”罪名屡被提及

美媒NBC报道,本周早些时候,FBI逮捕了一名中国籍苹果工程师陈冀中(音译)——Jizhong Chen。FBI实施抓捕的最直接理由是,调查发现,他电脑中私藏数千个苹果公司商业机密文件,并试图将这些文件提供给一家中国的电动车公司:小鹏汽车。苹果表示,Chen盗窃的数据如果泄露的话,会“极具破坏性”。

陈冀中于2018年6月入职苹果,是直接参与苹果自动驾驶项目“泰坦计划”的1200名核心员工之一,隶属于电气工程团队,专攻自动驾驶方向。

根据彭博社报道,1月11日,Chen被发现拿着相机,在一个有关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的保密工作地点拍摄照片,有苹果员工举报了他。苹果调查发现,Chen将2000多个机密文件备份到了他的个人电脑上,包括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的手册、原理图等等。

FBI还发现了数百张包含敏感信息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标记为12月19日,描绘的是苹果自动驾驶汽车架构。另一张标记为2018年6月的照片中,描绘的是自动驾驶车辆线束(wire harness)的装配图。

对于这些照片,Chen的说法是,2018年12月份,管理人员把他列入“绩效改善计划”之后,他就拍下了这些照片,用来支持他在公司内部的工作申请。但后来苹果获悉,他正在申请一家中国竞争对手的工作,就把他停职了。

在踏上回中国的航班前一天,Chen被抓。如果罪名属实,他将面临长达10年的监禁,最高罚款25万美元。不过,1月25日,在交了50万美元现金和财产做保释金后,Chen从联邦拘押处被释放。

他后来告诉苹果,回国是打算看望生病的父亲。1月31日中午,小鹏汽车在微博也就此事进行回应:“从未收到此人的求职申请,也没有与该人士进行任何有关招聘或业务方面的接触。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案件在去年7月已有发生。去年7月,前苹果工程师张晓浪被FBI逮捕,当时张晓浪也是在登机口被抓,被指控的罪名也是窃取苹果无人车商业机密,并提供给小鹏汽车。

诉讼中称,苹果发现张晓浪离职前,内网访问相关的活动比他之前两年“呈指数增长”,而且是有针对性地搜索、下载各种机密数据库里的信息,其中还包括了一些苹果无人车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文件。

去年4月,张晓浪的孩子出生,他开始休陪产假,休假回来后便告知苹果,要去小鹏汽车工作。苹果的监控摄像数据显示,张晓浪还在休陪产假期间“秘密”回到公司,并进入了自动驾驶软件及硬件实验室,张晓浪承认将设备的数据和信息通过“隔空投送”功能发到了他妻子的个人笔记本电脑上。

据悉,在被FBI逮捕前,去年5月,张晓浪离开苹果,加盟小鹏汽车硅谷分部,从事自动驾驶开发工作。对于张晓浪事件,当时小鹏汽车给的回应是,没有记录显示张晓浪向小鹏上报任何敏感信息。

彼时,该起案件发生在中美贸易战开打之时,吸引了诸多海内外媒体以及行业人士的关注。面对“为小鹏汽车盗窃无人驾驶汽车商业机密”的指控,张晓浪当庭否认,并表示不会认罪。在缴纳了30万美元保释金之后,张晓浪已被取保候审。

近年来美国司法部推出专项行动,连续逮捕了多名涉嫌“窃取美国商业机密”的中国技术员工。

2018年1月,前IBM工程师许家强承认窃取IBM商业软件的源代码,被判处5年监禁。

2018年8月,硅谷LED照明公司Lumileds原中国工程师陈刚毅因带走数千份公司文件加入中国公司,被判处6600万美元赔偿金。

2018年12月,美国石油公司Philips 66原中国工程师谭红进(音译)涉嫌窃取电池科技项目商业文件和产品技术加入中国公司,被联邦调查局逮捕。

2019年1月,美国加州医疗器材公司原中国工程师卢文锋窃取公司技术回国创业,被判处27个月监禁。

如此事件接连发生,背后原因扑朔迷离。美国媒体TheVerge评论说,美国总是在怀疑、指控中国窃取商业机密,但最近,进一步的司法动作尤其多。

02

华人工程师在美国受影响

有企业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明争暗斗,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都不能排除从事商业窃密或被商业窃密的可能。中国工程师屡屡被以窃取商业机密之名逮捕,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此前有美国媒体就认为,针对张晓浪的调查,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有关。而汽车是特朗普政府最为关心的产业之一。

加之,最近美国宣布正式引渡孟晚舟,其列举的种种罪状也是疑点重重,不少分析认为意在狙击华为5G竞争。孟晚舟事件跟大环境之间的具体关系还待更多细节的发布,但是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长聘教授、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陈琪说。

事件频出真假难辨,但不可否认,连续曝光的中国工程师窃密事件,的确严重影响到了中国技术人才在美国科技公司中的公众形象和可信程度。

实际上,自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对外国留学生在美工作的政策和态度不断收紧,整个气氛对中国科学家越来越不友好。不少从业AI、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方面的工程师,在中美之间往返变得更加困难,还有不少技术工程师赴美签证,变成了一年一签,诸多在美顶会甚至因为签证问题无法前往。

中国背景的资本正在硅谷经历寒冬。之前中国资本抢滩硅谷的浪潮遭遇打压,美国已开始阻止许多中国企业在科技领域的收购,甚至宣称要动用国家安全法阻止中国获取美国关键技术。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阴云的笼罩,不少美国注册的公司,甚至都不敢接收中国VC的资本。

美国信息封锁、阻断人才的政策也加剧了中国海外人才的回流。《华尔街日报》网站称,在美国最引以为豪的科技中心硅谷,正有一大批的来自中国的工程师、科学家和其他技术人员准备回国。

越来越多在硅谷任职一段时间的中国技术人员最终会发现,对他们来说,加盟一家快速成长的中国公司是明智的选择,”风投公司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Hans Tung)说。

03

耍花招扣帽子手法似曾相识

历史总有不同之处,但总是惊人相似。从历史看,美国对竞争对手的遏制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之前有媒体评论称,对美国来说,GDP的60%是一道红线,谁要是越过这道红线,美国就会毫不留情地痛下杀手,这与挑战者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或是否韬光养晦无关。

上世纪,美国曾有过两次被对手赶超的焦虑。一次是苏联的GDP一度超过美国的60%,美国对苏联加大遏制。第二次是日本GDP一度超过美国的60%,引起美国警觉。历史上,美日贸易争端由来已久,美日贸易战延续时间最长、交手次数最多。

二战后,日本经过韬光养晦强势崛起,最巅峰的时候,GDP一度达到美国的70%,东芝、索尼、松下等等日本企业遍布美国市场,日本的贸易逆差占了美国全部逆差的49.9%,比今天的中国还要多。

在汽车行业中,一度出现了美国从日本进口汽车数量占汽车总进口量的80%,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开始警惕起来,着手准备对日本下手。美国媒体最先行动起来,给贸易战预热,在国内扇动仇日氛围,说日本人偷走了美国人的工作,买日货你就是不爱美国。由北印第安纳州工会还组织和赞助砸车行动,邀请路人砸日本车,每砸一锤给1美元,全民来玩,多砸多赚。

接着,美国把目光投向了日本几家特大企业。由于东芝收音机、彩电、冰箱在美国卖的很好当时在美国知名度很高,于是,东芝就在贸易战中首当其冲成为打击对象。美国给苏联卖了几台机床为由,要求逮捕东芝两名高管。

在美国的压力下,1987年,日本派出警视厅的警察闯进东芝总部,逮捕了铸造部长林隆二与机床事业部长谷村弘明,另有两位高官也被勒令辞职。随后,东芝被严密控制,从硬盘到文件,被全面搜查。

在以后的几个月里,美国朝野群情激愤,再三谴责日本,并对东芝公司进行了制裁。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不得不向美国表示道歉,东芝在美国50多家报纸上,买了整版的版面谢罪,才摆平了这件事。因倒卖机床事件而遭到重创的企业,随即调整了生产策略,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恢复了生机。

抓几个对手高科技企业的高管,然后又以各种罪名无限放大该事件,再到谈判桌前狠狠敲诈一笔,向来是美国人惯用的伎俩。中兴和华为与当年的东芝事件如出一辙,30多年前的历史正在重演。

南山工业书院发起人林雪萍表示,“这不是一个企业的战争,也不是一两个阴谋论的细节。这是国家之间的较量,也是一个产业链的防御战。”美国已经习惯了随便扣帽子的习惯,为其霸权提供理由。

不过日美贸易战没有搞垮日本、没有搞垮东芝一样,中美贸易战中中国崛起之势头也不可逆。这并非一场简单的贸易冲突或贸易战,而是我们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的挑战,随着中美博弈进入了深水区,中国已经做好了打持久贸易战的准备,中方已多次强调,我们不想打,但也绝不怕打贸易战,如果打下去,中国将奉陪到底。

更多科技生活相关信息,请关注公众号“晓说通信”(ID:txxxbwz) 

—   The End    —